您现在的位置: 脑性瘫痪疾病 >> 脑瘫原因 >> 正文

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特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11-11 17:59:04

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1)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折刀”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2)由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3)上肢表现为腕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手指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上肢发育受到影响。

(4)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5)多见躯干及上肢伸肌、下肢部分屈肌以及部分伸肌肌力降低。

(6)动作幅度小、方向固定、运动速率慢。

(7)痉挛型双瘫在脑瘫患儿中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全身受累,下肢重于上肢,多表现为上肢屈曲模式和下肢伸展模式。

(8)痉挛型四肢瘫一般临床表现重于痉挛型双瘫,可表现为全身肌张力过高,上下肢损害程度相似,或上肢重于下肢。由于大多一侧重于另一侧,因此具有明显的姿势运动不对称。

(9)痉挛型偏瘫患儿临床症状较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姿势运动,一般6个月后显现症状,1岁后左右差别明显。正常小儿很少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痉挛型偏瘫的患儿却可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此型可见明确的影像学改变。

(10)视觉发育速度缓慢、视觉体验效应不足、视觉功能发育不足,影响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速度和质量。

(11)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性格等。

(12)临床检查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后病理反射仍呈阳性。

(13低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本型,本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

医院温馨提示:脑瘫的治疗宜早不宜晚,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表现,一定要及早治疗,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以免加重病情导致症状恶化。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我们的专家,专家会为您耐心解答。

联系-联系小儿脑瘫康复交流群:脑瘫康复交流群:官方网站:







































白癜风的专科专家
河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zbxt.com/ntyy/1259.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脑性瘫痪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