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诗刊
共同战疫
庚子证词
马启代
■五一醉话,并赠王小妮们
第一杯,先敬死去的人
酒倒地上,立即发出雪花的嘶嘶声
好像天上地下的鬼魂都在喝
第二杯,要敬看不到的神
它掌管轮回秘诀,赶上多事之秋
仍然给我留出储存泪水的空间
第三杯,还是自己一饮而尽吧
为五脏六腑消一消毒
同时为怯懦增加一点胆量
再向下喝我就有些晕了
端起酒杯,浩浩荡荡的队伍就从眼前经过
分不清他们是芝加哥的工人、北京街头的学生
还是义和团,或者红卫兵……
喝就干脆喝醉吧,横竖我也看不清听不见
他们离我很近,似乎又很远
今天整个世界都休息,有些人却忙着翻旧账
最应追问的其实无法问
仿佛不让人说,世界就是安全的
仿佛听不到赞美,春天就危机四伏
有些文字有了崇高的意味,不是权力的青睐
因为诗人的命运里多了考验
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品在三个地方:
一是留言,二是微博,三是人心
■最后的下午
午餐依然是番茄、甜点和带着水珠的青菜
不饮酒、不喝咖啡,也不抽烟
下午三点半,他走进情人的卧室
对着自己的脑袋,精准地扣动了扳机
……一个血债累累的人,据说
是一个素食主义者
要灭绝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
自己却才艺超群
也有人说他根本没有死,至今还活着
是啊,他就是希特勒
整整七十五年了
4月30日,下午三点半
我正在窗前的阳光里翻阅报纸
他从新闻里突然探出了脑袋
此时,不知哪里传来“砰”的一声
■三月,武汉的百花已酝酿成一场暴动
第一枪由梅花打响
一月,从东湖梅园,子弹从傲骨里喷射而出
随后就是花博汇的郁金香、紫薇都市田园的海棠、
植物园的兰花、云雾山的杜鹃、锦里沟和磨山的樱花、
木兰山的山茶、天池的杏花和漫山遍野的油菜……
三月的武汉,一片一片血海,一海一海素白或惊惶
一队一队春天的队伍
从白云路、芳草路、民主路、和平大道、解放大道
和千千万万市民的心里,迎着病毒昂首怒放
汹涌而来
湖南、陕西、江西、山西……已吹动响应的花骨朵
是的,此时的武汉,百花已酝酿成一场暴动
■今年的春天没有鲜花盛开
一个小孩,又一个小孩
还有一个小孩……
我说的是尸体。三具尸体
被放入同一个装尸袋
……连尸体袋都紧缺了
它们娇小,占用了人间很小的地方
没有挣扎,也没有哀嚎
安静地,顺从了死神
一朵一朵刚刚吐蕾的花
聚在一起,就是一座花园
多美的童年啊,就要灰飞烟灭
今年的春天,还谈什么鲜花盛开
■一场风暴在昨晚发生
风暴是突然降临的
预警无法阻挡它的造访
真的,真的,发生了
夜空里满是黑云,黑手
我无法推开房门
敞开的窗扇也被风拽着
高处有一场混战
雨点子弹一样扫射
闪电和霹雳扭打在一起
光的尸体滚落旷野
远处的城市在风雨里酣眠
我随楼房一起摇摆
听不到呼救和死亡的声音
四处黑影绰绰
一切淹没在黑暗里
万物被携裹、撕裂、抛撒
我甚至无法指认
灯光全闭上了眼睛
月光和星光被鬼魅遮挡
太阳停在地球的背面
地上活着的,几乎都选择了顺从
■大风雨
我不能阻止任何一场风暴的到来
我所担心的,往往超出了我的能力
我所能关心到的半径似乎越来越小
从卧室到客厅,一想到天下
我就莫名地忧伤
是苍穹给了我一个想象,是谁给我一个故乡
在这飘摇的黑暗里,又是什么
让我手捧阿赫马托娃的诗集,内心
一遍一遍泛起波澜
我已五十四岁了,正好是傅斯年去世的年龄
去年,我在他的塑像前留影
今天代替他活着,是因为窗外的风声和雨声
依然在我血管里喧哗
让我想到五四,想到夜幕下那么多空城
■祷告
请将时针倒拨30日,或者更早
请停止对8位医生的传唤
删掉通报中的谎言
让那只无形的黑手收回指令
让良知回归内心
或者,病毒回到它应待的地方
倘如此,就不需要逆行者
儿童不用离开父母
脑瘫儿也不会饥饿而死
不需要感动,也不要英雄
人间的节日照样欢声笑语
而一场屠杀已经开始
对恶纵容是我们犯下的罪孽
那就请您降一道闪电吧
对下毒的野兽定点斩首
■庚子元宵记
上帝一定会来
巡视这万城和空巷
今夜的月亮
就是他的大口罩
阴霾弥漫着
他一定没穿生化防护服
在人间
他看不到我们,我们也看不到他
■必须宽恕的事物
那在街头垃圾箱捡拾口罩的
那在空旷的大街上摆摊的
那在寒风中兜售彩气球的
还有感染后丢下家人跳河的
包括携带病毒有家不归的
出院后看到亲人死去上吊的
…………
这些人,这些行为
请原谅吧
作为凡人,我心生怜悯
封城后的武汉啊
好多次,我的魂魄随着街头的流浪汉
也跟着那些试图违反禁令出城的市民
神啊,他们不想病死在家中
请赐他们逃生的权利
再一次给他们宽恕
■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
——悼李文亮
扼杀预警者,英雄就是牺牲品
大众不过是炮灰
雄鸡的喉咙都割断
黎明照样到来
即便你用整个天空来埋我
也埋不掉真相
生与死的开关被魔鬼掌控
春天里开满了哭声
■今日雨水
雪啊,从此你要化骨为水
我到哪里寻找洁白?
雨啊,从此你要漫天飘洒
我从谁的脸上分辨眼泪?
伸向窗外的手,抓不住黑
也握不住白。就这样空空地举着
■我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
是在下午,十八层顶楼的家中
我随着书桌摇晃起来
的确,整个世界在发抖
一切似乎停滞,包括我的意识
我看到惊魂未定的夕阳
紧紧抱住窗棂,满脸通红
中国在发炎。难道地震是另一种病毒
非要驱赶我与死亡赛跑
因为活着,我早已备好了坟墓
■今天,我深感卑微而无耻
有那么多人,武汉的、香港的、日本的
黄皮肤的、白皮肤的、老人或儿童
……正一个一个死去
我哀痛
有那么多人,广东的、山东的、北京的
医生、护士、军人、专家或志愿者
……正一个一个前去
我感动
有那么多预警和时机,他们忙着开两会
办万家宴、层层遮掩、训诫吹哨人
……被一个一个漠视
我愤怒
那么多丧事都当喜事办,他们继续撒谎
用人血妆点门面、收获汹涌的颂歌
……而我只能沉默着
表达绝望和蔑视
■云中站满了冤魂
风开始一天一天暖起来
外边的田野尚不见什么变化
死亡的消息不断传来
黑夜和白昼轮番为亡灵默哀
封闭一月了,我很少关心窗外
街衢空阔,云中站满了冤魂
大地上很快就要长满草木
躺在地下的人,也要说出它们的悲伤
■我们都是病毒携带者
面对谎言
我们没有揭露,就染上了麻木的病毒
面对暴力
我们没有反抗,就染上了怯懦的病毒
一个一个清醒的人不再说话
一个一个勇敢的人都囚进了牢笼
流氓和土匪成了律法的解释者
善良和公义一再贬值
谄媚成了一个时代的病毒
我们还在恐惧,那是基因里的奴性病毒
■羞愧
该有多少话要说啊!三月的风
在我居住的十八层楼顶跑来跑去
仿佛一开门,它们就会涌入
宅家多日,我已对春天无话可说
我要是病毒就好了,绝不外出
一想到传染全球,我就无地自容
■风暴来临之前
一切静好,处处都是好消息
人们沉醉在好消息的快乐里
无数世界第一的奇迹正在发生
国家处于全面消灭贫困的前夜
大举的海外投资如火如荼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新时代啊
……
我说的是美国。年,10月29日
那一天,太阳照样升起
雄心勃勃的总统胡佛和他的国民没有料到
纽约股市的一次跳水
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
■风啊,不要再喊了
不要再喊了,已经三天三夜
怎么又像是哭
我早已没有口罩,即便有
怎忍心封上春风的嘴
今夜,泪水是否已经流干
你领来那么多泪眼婆娑的星星
风啊,不要再喊了,普天之下
这多冤魂,哪一个与我们无关?
■清明辞
每一个亡灵都有名字
我不能一一叫出
阎王治下也有居所吧
埋葬你们的土地却有租期
没有纸幡、冥币、哭声
你们走得憋屈、寂寞
缺少尊严
这一切是国家欠你们的
而涂满人血的舞蹈正在上演
对此,我早已出离了悲伤
还有愤怒
一个仅能偷偷写诗的人
内心装满了比春天更大的羞愧
诗歌
评论
马启代:见证的力量
岩峰
马启代的诗,让人想到米沃什的《诗的见证》。这样的时代,马启代作为“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的文字,让人读之震撼。
在当代优秀汉语诗人的序列里,马启代有着与众不同的美学姿态和精神面孔。在他的诗里,对浅薄和无病呻吟有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他独特的诗学秉赋与强烈的生命体验和直指生存本相的勇气相结合,从而铸造出一颗具有自由意志的良知之魂。
正如很多颁奖词和评论家们所言:相对于沾沾自喜的优雅和不痛不痒的按摩式抒写,马启代诗句中雷电般的思想能量与精神强力显得不合时宜而振聋发聩!可以说,他一以贯之的写作立场和毫不妥协的书写姿态深化着当代汉诗的精神传统,承续着古已有之的道义血脉,多少为当下一派平庸和献媚表情的诗坛挽回了一点颜面。
在一个言论被控制的时代,把技艺视为艺术的全部来谈论,这是聪明人最为安全的存在方式。马启代显然是超越了技艺层面的诗人,他写作的起点与着眼点都高于这个海拔。他凌然的风骨气度正形成一座雕像,有人无法看到,有人视而不见,但它的确已经存在。
拥有这样的诗人,是时代的不幸,也是时代的大幸!
大变局时代,一个诗人的书写集,留存下了历史蹁跹的步履!
诗人是指证太阳下阴影的人
马启代
感受着、思考着,并真实地说出来。——这几乎是每一个可以称之为思想者和诗人的全部。这简单到无法再简单的程式,其实融合着一个人的禀赋、能力和勇气,是人类中那些扛住黑暗闸门的先知者的宿命。他们常常被冠以偏执、背叛者、被为之呼号的同类视为异端,成为主流场所和普通社会中的“瘟疫”,遭受漠视、误解、打压,甚至杀戮。但他们的精神闪电和人格气场是人类暗夜里的星辉,凝聚、弥漫,能量无穷。在与陈独秀和索尔仁尼琴对话的深夜,我一次次用心触摸着他们那深邃、火热的目光,那被灼见卓识和人性良知照亮的孤独,承受着不断被雷电击中的幸福眩晕。就如今夜,在四周充满“皆大欢喜”和“张灯结彩”的娱乐氛围里,在美丽的母语被谱写成苍蝇赞美盛会的时刻,在曾经英雄遍地的土地上却把螺丝钉和小蜜蜂倡导为潮流的幻影里,事实上,阿宝、二妮都只是被改写的草根符号,而诗的声音是缺席的。在人人写诗的时代,已难见诗人的身影。这无边的悲凉,我在少年时代死啃鲁迅的文字时已被深度感染。
相对于陈独秀们那个风起云涌、智者际会的混乱年代,相对于俄罗斯那片广袤、寒冷的土地,我们热气腾腾、喜气洋洋的大陆上,文人的精神底色今日犹显孱弱、苍白。一个莫言的诺奖无法提升当代文学的重量,那些自以为浪得大名的诗人、评论家沾沾自喜于手艺的精湛和圈子内的欢呼,披着大师和嬉皮士的外衣,文字中却生满奴颜媚骨。这是文学缺钙的年代,多少人被洗脑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却被精英者定义为常规化时代,其所谓的证据则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潮流相一致。呜呼,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潮流?难怪耿立先生在《蔡公时:一个悲慨的背影》中写到:快百年了,这个民族还在低档次上徘徊,是谁说过这样的话:底层还是义和团,食肉者还是慈溪太后。时光如水,清末民初那些具有铮铮傲骨和凛凛尊严的知识分子也早已是昨日黄花。李国文先生在《从胡适拜谒溥仪说起》中惊叹:“中国文人,不用招呼,很容易地就蚁附于权力周围;不用张罗,很迅速地就麇集于长官身边。”这无尽的悲哀,使我的眉头无法绽放欢欣鼓舞的笑颜。
雪莱说:“诗人是世界上未被承认的立法者”,索尔仁尼琴在小说《第一圈》中认为:“一个国家有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就像有了第二个政府”。这是多么伟大,又是多么尴尬的存在,正如卡夫卡《地洞》里的鼹鼠,感应着最隐秘的真相,也像我诗中的蚯蚓,哪怕在黑暗里,也要坚持歌唱。是什么支撑着诗人的信仰?又是什么让物质主义的列车在精神矮化、道德沦落的红尘中奔腾?如索尔仁尼琴们,当被捕成为忏悔和获得神启的契机,当铁窗成为一个作家全部书写的起点,对时代的质疑、批评和大胆地表达难道不是最宝贵的爱吗?这爱,因与独立、自由的思考相连难道不是最需要的悲悯吗?我说,灾难让我学会了把依附在灵魂上的业障变成诗,因此,“我来坐监,是上帝发的福利”。所以,我不会轻易地欢呼,我知道,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的第一段所写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这广为流传的话,是否有人真正感受到其中深奥的思想力?
我不欢呼,因为这还是一个被删帖的时代,还是一个瓜农和小贩提心吊胆的时代,还是一个引爆自己也不能求得公正的时代,还是一个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时代,是一个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的时代,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都分三六九等的时代,是执法者可以傲慢无耻地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时代,是一个可以靠权力、武力和谎言掩饰真相的时代,是一个雾霾浓重,空气、流水、土地、语言都遭受污染的时代……,而这一切,仅仅都是表象。我们期待的政治可以是美好的,权力本身并不具有天然的邪恶性,对美好政治的追求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向往,它与对艺术的追求本身也没有相悖的地方。布罗茨基说:“诗与帝国对立”,那是指“帝国”而言。我所倡导的“为良心写作”作为对文人良知精神的唤醒,也不过是对文化犬儒、灵魂侏儒的警惕。我亲眼亲历着的事实让我坚信,诗歌的书写应从大地上开始,绝不能写下伪饰的文字,绝不能给任何专制权力妆点花纹。人们当然可以选择为每一天的阳光鼓掌,但同时应允许有人指证阳光下的阴影。陈寅恪云:“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在这特殊的时代,该我们承受的,我们,愿意领受诗人桂冠的人,难道能轻言放弃?
作者简介
马启代(——),男,山东东平人,“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创办过《东岳诗报》等民刊,出版过诗文集24部,作品入选过各类选本余部,诗文被翻译成英、俄、韩等多国文字,曾获得海内外多种奖项,入编《山东文学通史》。
投稿指南
仲夏诗刊
公众平台
01
征稿
1、本刊发布原创首发作品。凡已在其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zbxt.com/ntjj/10936.html
仲夏诗刊共同战疫庚子证词马启代■五一醉话,并赠王小妮们第一杯,先敬死去的[详细]
脑瘫治疗是现阶段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小儿脑瘫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非常[详细]
仲夏诗刊共同战疫庚子证词马启代■五一醉话,并赠王小妮们第一杯,先敬死去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