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神经干细胞(NSCs)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能够修复和替代受损的脑组织,从根本上纠正神经受损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目前,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初步肯定。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变化和安全性。
方法:分离人胚胎脑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特异性蛋白鉴定后,静脉途径移植治疗26例脑性瘫痪患儿。
神经干细胞移植前及移植后3,6个月,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和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检测移植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监测患儿临床不良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脑瘫患儿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运动功能变化及细胞移植的安全性评估。
01脑瘫患儿神经干细胞移植前后运动功能变化GMFM评分变化神经干细胞移植3和6个月后,患儿GMFM的A、B、C功能区得分及总分较移植前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P0.01);D、E功能区得分在移植3和6个月后有一定升高,见表1。
PDMS-FM评分变化神经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患儿FMQ、Gr和VI评分均有一定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6个月后,患儿MQ、Gr和VI评分均转移植前有显著升高(P0.05,P0.01),见表2。
说明脑瘫患儿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精细运动功能改善要晚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
2脑瘫患儿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26例脑瘫患儿细胞移植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在整个移植治疗过程中3例患儿在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精神状态较差,有低热和轻度呕吐,经过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4结果与结论6个月随访期间无遗失病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蛋白检测均为阳性。
神经干细胞移植3,6个月
患儿GMFM量表的A、B、C功能区得分及总分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P0.01),而D、E功能区得分未见明显提高(P0.05);
患儿精细运动发育商、抓握能力指数和视觉感知能力指数在细胞移植3个月未见明显提高(P0.05),但在移植6个月均有显著提高(P0.05,P0.01)。
26例脑瘫患儿细胞移植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整个移植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表明人胚胎脑神经干细胞移植较安全,能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且对粗大运动的治疗起效比精细运动更快。
因此,从本研究目前的结果来看,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且安全。
5综上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且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神经干细胞也可作为移植的供体细胞和基因载体用于临床治疗,因此,对临床治愈小儿脑瘫注入新的活力。
延伸阅读视频丨《走近科学》“万能”的细胞治好了“露露”的脑瘫临床案例证明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的原理及机制
让能够进入脑部的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再生”不是梦神经干细胞进入临床应用获得国际国内社会广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zbxt.com/lcbx/13542.html
从8个动作,观测宝宝是否有脑性瘫痪迹象1.看孩子抓东西脑性瘫痪的孩子在小[详细]
脑瘫治疗是现阶段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小儿脑瘫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非常[详细]
从8个动作,观测宝宝是否有脑性瘫痪迹象1.看孩子抓东西脑性瘫痪的孩子在小[详细]